-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思考2022-12-12
- 新手语文教师有效备课的策略研究2022-12-12
- 晶体光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2-12-12
- 实践·融合·联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策略新谈2022-12-12
- 美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2022-12-9
-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22-12-9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互动中障碍的解决策略 ——以Slido软2022-12-9
- 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2022-12-9
公平优质教育让更多孩子人生出彩
立德树人、培育新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差距。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多样发展,增加优质高中资源总量,扩大襄阳高中教育品牌效应。推进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尹集大学城,引进更多知名高校来襄建设分校,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摘自《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缓解了
2020年秋季,新建的位于东津新区的汉水小学正式招生。这让一大批在东津新区安家的市民实现了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选派湖北省特级教师担任校长、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优秀教师、每班不超过45人,标准的塑胶跑道等,汉水小学一亮相,就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像汉水小学这样由小区配建的学校,襄阳中心城区还有襄城区恒大名都小学和海容小学,东津新区新民中学、王河小学、世纪城中学等学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制定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2019—2021年),并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2019—2021年全市共投入22.95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6所,增加学位69755个,目前已极大缓解了义务教育“入学难”和“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有效增加学位供给,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彻底消除“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加大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切实做好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建义务教育学校工作。共增加学位3万个。积极推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同时,我市将实施学前教育普惠行动计划,优化学前教育布局结构,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重点支持农村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普惠性的幼儿园。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共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2—3万个。
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
2020年秋季,襄阳四中新校区投入使用。襄阳四中新校区位于庞公新区,占地324亩,建筑总面积为12.6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69亿元,可容纳5400至6000人。学校分为教学、运动、生活和文化拓展4个区。18栋单体建筑造型新颖、庄重大方,建筑群整体时尚、灵动。
我市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重点,不断优化布局、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引导良性竞争,全市普通高中整体办学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对全市普通高中实施“迁”(迁建部分热点高中)、“扩”(对现有高中进行扩建)、“换”(将部分学校进行互换)、“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手术”,优质高中资源得到进一步增加,襄阳二中、三中、四中、五中、36中、老河口一中等学校新校区相继投入使用。全市省、市级示范优质高中达到26所,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87%。市24中开设了省内首家“中意文化合作班”,让襄阳教育成为襄阳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实现“五年增、五级跳”,持续创造辉煌。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了“万名学生上重点大学”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资源总量,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高中教育事业多样化特色发展,支持襄阳一中、24中、致远中学、八中制药技校、二中信息化建设等校区改造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增加普通高中、中职和技校学位供给2.5万个。
王怡(化名)今年16岁,因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听、说存在障碍。她希望能像普通孩子那样上高中、考大学。2020年9月1日,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一年级开班,为我市首个特教高中班,这让王怡离梦想近了一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融合互通。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
据介绍,我市积极寻求推动我市高等教育突破性发展的新路径,全面支持在襄高校提档升级,加大与国内优质院校对接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学来襄办学。湖北文理学院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结束了襄阳不能独立培养研究生的历史;正在实施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本地高校办学条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工作实现重大突破,通过建设新校区、设立研究生院、推动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提升襄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正在推动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建设和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本地高校规模化发展,支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高”建设,支持湖北文理学院“双一流”建设。重点做好湖北文理学院迁建项目建设、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二期项目建设、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项目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襄阳实验示范区等工程项目建设等。
作者:陈建波 张丽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刘红岩
-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1/1/5
- 下一篇:教育惩戒的困局如何破 2021/1/5